<td id="yfuka"><ruby id="yfuka"></ruby></td>
    <tr id="yfuka"></tr><pre id="yfuka"><ruby id="yfuka"><xmp id="yfuka">
    <pre id="yfuka"><ruby id="yfuka"><menu id="yfuka"></menu></ruby></pre>
    1. <track id="yfuka"><ruby id="yfuka"></ruby></track>

      妥妥的現金牛?中國移動值不值得擁有

      來源:英為財情

      移動用戶基數最大的中國移動(00941.HK,600941.SH)在公布業績之后,A股及港股兩市股價雙雙下滑。


      【資料圖】

      從業績表現來看,中國移動繼續領先三大運營商,表現仍是不錯的,更計劃在明年進一步提高派息率,應可為其股價提供一定的支持。

      用戶增長見頂?5G或為新寶藏

      從移動用戶規模來看,中國移動依然擁有最高的用戶數,按年增加18.1百萬,至9.75億,比中國電信(00728.HK)中國聯通(香港)(00762.HK)分別高出5.84億和6.52億。

      但是相對來說,移動的用戶增速似快見頂,流量紅利或即將見頂。

      不過從5G套餐用戶滲透率來看,移動的滲透率仍低至62.97%,而電信和聯通分別達到68.50%和65.92%。鑒于移動的用戶基數大,這意味著其5G用戶的轉化率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。

    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移動的5G套餐用戶ARPU(每月每用戶價值)也更為優勝,于2022年達到81.5元人民幣,遠高于電信的50.8元人民幣。

      隨著5G用戶滲透率的提升,移動的收入及利潤增長或可得到支持。

      從以上的數據可見,除了移動業務的用戶基礎鞏固外,移動的固網用戶數增速以及物聯網連接數增速也十分理想,這反映了其業務表現的韌性。

      事實上,在騰訊(00700.HK)等社交媒體應用逐漸流行之后,三大運營商的To C業務已見式微,它們將業務重點轉向了基建以及政企方向,與社交平臺各司其職。簡單來說,從小生意轉向了大生意。

      見下圖,移動個人市場收入規模維持穩定,但是家庭、政企市場和新興市場的收入貢獻正在大幅度提升,這些指標都反映出移動的相對優勢。

      盈利能力有所回落,但仍是最賺錢的運營商

      正因各業務都較為均衡,而且穩占第一,業務增長也頗為顯著,中國移動的2022年收入及利潤繼續保持穩定。

      2022年經營收入同比增長10.49%,至9,372.59億元(單位人民幣,下同),其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.07%,至8,120.58億元。EBITDA則按年增長5.84%,至3,291.76億元,EBITDA/服務收入之比則按年下降3.09個百分點,至38.30%,與同行相比仍具有優勢,但降幅卻為最大。

      移動的2022年凈利潤按年增長8.02%,至1,254.59億元,純利率按年下降0.31個百分點,至13.39%,仍是三大運營商的最高。不過從增速來看,聯通的利潤率改善較為明顯,這或也是其公布業績后股價曾大漲的原因。

      近年,中國聯通(香港)與中國電信共建共享,5G共享基站已達百萬,占到全球5G基站總規模的30%,通過5G/4G共建共享,累計為國家節省投資超2,700億元人民幣,節約運營成本超300億元人民幣/年,合作或有利于其資源共享及節省成本,或許是聯通和電信盈利能力得以保持的原因。

      數字化轉型將是新的增長點

      從To C轉到做大,這不僅僅是移動的孤例,聯通和電信的布局同樣也放在了數字化轉型上,這將是它們未來的增長點。

      從2022年的收入來看,移動的數字化轉型收入規模仍為最大,同比增長30.3%,至20.76億元;電信則按年增長19.7%,至11.78億元;聯通的產業互聯網收入亦按年增長28.6%,至7.05億元。

      從占收入比來看,電信于2022年的數字化轉型收入占總收入比重達到24.5%,高于移動的22.1%和聯通的19.9%,這或得益于天翼云的優勢。

      在云計算業務領域,電信的天翼云收入規模為三大運營商的最大,達到5.79億元,高于移動的5.03億元和聯通的3.61億元,距離云計算方面的領先運營商阿里巴巴(09988.HK,BABA.US)或仍有一定距離。阿里巴巴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12個月云業務收入為775.92億元。

      2023年,三大運營商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會加大對算力的投入,尤其是云服務器和IDC機架。

      中國聯通強調,其2023年的資本開支預算769億元中,算力網絡投入的占比將由去年的16.8%提高至19.4%,開支為149億元人民幣,重點投入到云計算、IDC和骨干承載網方面。

      中國電信的2023年資本開支預算為990億元人民幣,其中產業數字化的資本開支占比較去年提升了9.1個百分點,至38.4%,包括IDC的投資95億元,算力(云資源)的投資195億元。與此同時,將移動網投資占比由去年的34.6%下調至31.8%,寬帶網投資的比重也由去年的20.1%下調至15.7%,運營系統和基礎設施投入比重由去年的16.0%下調至14.1%。顯然,產業數字化是其重點。

      審視中國移動過往的資本開支投向,主要投向連接方面,其中這幾年大部分投入到5G網絡。不過2023年起,移動會將更多的資源用在算力和能力上,其中算力的資本開支占比將由2022年的18%上升至25%,計劃于2023年新增投產逾24萬臺云服務器,和增加逾4萬架對外可用IDC機架。

      三大運營商的2023年資本開支預算規模大約相當于其2022年總收入的兩成左右,其中移動為20%,電信為21%,聯通為22%。相比之下,移動、電信和聯通的2022年純利率僅為13.39%、5.73%和4.72%,這不由得讓人擔心,三大運營商龐大的資本開支固然造福上游的供應商,但是否對其資產負債狀況構成影響?

      財務狀況穩健

      當然,這個問題不用擔心。

      不論是當年的3G投入,近年的5G投入,還是現在的算力投入,三大運營商的資本開支預算一向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,因為這意味著上游供應商又有大單了。

      這些資本開支投入在此后的財年會以折舊的形式進行攤銷,對三大運營商的經營現金流不會構成影響。

      事實上,即使三大運營商仍繼續進行龐大的資本開支,其一直保持正數的自由現金流,反映其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凈現金流入足以應付其資本支出,還有剩余,可用于回饋股東。

      見下表,三大運營商于2022年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入均以千億級計,即使扣減資本開支,仍有合共過千億的自由現金流,其中移動最高,自由現金流達到955.66億元。

      其杠桿率也非常適度。

      截至2022年末止,三大運營商的資產對所有者權益比重不足兩倍,移動更不足1.5倍。即便如此,移動仍擁有高于同行的資產回報率和股本回報率,見下表,移動的資產回報率達到6.64%,股本回報率也有9.99%,較另外兩大運營商高出三個百分點以上。

      穩健的財務狀況讓三大運營商得以發揮其“公用股”功能——穩定的現金流能讓其維持派發高股息。電信2022年全年派息0.196元人民幣,聯通全年派息0.274元人民幣,而移動更大手筆,全年派4.41港元,并進行股份回購。

      移動在公布2022年業績時建議宣派末期股息每股2.21港元,全年股息達到4.41港元,按年增長8.6%,派息率由上一年的60%上升至67%。該公司宣布,2023年將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提升至當年該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70%以上。

      若按移動2023年2月末的已發行股份數213.64億股計算,2022年合計派息或達到942億港元,再加上移動于2022年期間斥資8.66億港元在港交所合共回購了1542萬股,或總共回饋股東950.66億港元,相當于其市值1.34萬億港元的7.12%,遠超銀行理財產品。

      從其H股估值來看,移動也遠低于同行,見下表。

      對于未來,移動計劃今年5G客戶的凈增幅為1.3億,移動ARPU穩健增長,并會繼續在家庭市場挖掘價值,家庭寬帶客戶凈增目標為1,800萬,政企客戶凈增目標為300萬,并實現政企市場的提質提效,新興市場則持續加快創新布局,推動收入規模的增長。

      總而言之,持續穩定、循序漸進的增長,以及豐厚的股息收益率,應可為移動的H股估值提供一定的支持。

      標簽:

      推薦

      財富更多》

      動態更多》

      熱點